吃不吃早餐,各有不同的論點,但是,看了一堆文章之後,發現兩方立論的不同是在於胃的運作。
認為要吃早餐的,是根據"對胃來說,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之後,早上的胃是亢奮的,它的消化能力很強。"的想法,
相反的論述則是"睡覺前腸胃才準備開始起來工作,過去人們總以為睡覺時,腸胃系統也在睡覺,完全是錯誤的迷思,因為很重要,所以再次重申: 人體在睡覺休息時,才是腸胃系統進行消化工作的時候。"
於是,同一個網站,出現兩篇文章
https://www.everydayhealth.com.tw/article/14266
https://www.everydayhealth.com.tw/article/17042
以血液循環的觀點來看的話,如果器官運作需要大量血液,那麼,吃完早餐後出門經過一段緊張刺激的通勤,再到公司開始上班壓力上升,應該對胃不是一件好事,因為同時間血液也被分到其他部位,結果就是造成消化不良,甚至因為外界刺激變成胃潰瘍。
因此,若是吃完餐而沒有休息時間,是不是不要吃比較好。
於是,我以睡前吃東西的時間,做了對照實驗。
如果,睡覺前一個小時內不吃東西,隔天起來不會有飢餓感。
相反的,睡覺前一個小時內吃東西的話,隔天起來就會有想要吃東西的感覺。
基於這樣的結果,胃的消化運作是不是跟進食時間有關,注意,這裡講的是消化,而不是講休息,也不是吸收。
也就是說,睡覺前吃東西的話,睡覺時胃會開始消化,這個消化會延續到起床,然後會讓你覺得想吃東西。
於是,又做了一個實驗:睡眠的時間。
如果比較早睡的話,大概十一點之前,起床就比較沒有飢餓,而晚睡,大概半夜一點多,起床的話,就會有想吃東西的感覺。
會不會是睡覺的時候,消化跟吸收仍然持續,所以,早睡的話,吸收比較完整,所以有能量可以先撐住一段時間,晚睡的話,則是因為吸收還在進行,所以有需要進食的感覺。
過去的人們雖然營養不良,但是沒有奇怪的文明病,也少有胃腸疾病,甚至隨便吃也不太有事,底下是我根據實驗結果的聯想。
晚上,大概六點之前吃晚餐,九點之前上床,隔天五點左右起床,先去田裡工作或報告,因為有了勞動又空腹,產生了飢餓感,七點多再回家吃飯,之後休息剛好接上九點的小腸的吸收時間,休息完再出門工作,下午一點前稍微小睡一下,中午就很隨便,可有可無,等到晚上吃飯。
如此一來,呼應十二經脈的時間,早上五點到七點,先排出吸收後的殘餘物,接著九點之前在吃就好了。
這樣就不會一直是飽食的狀態,身體有稍微的飢餓感,血液不是在胃跟腸,反而讓大腦有更多思考的能量。
另外,起床之後,還有一種方式叫喚醒你的胃,雖然我不知道這個立論正不正確,但是依照幾次的經驗,當你靜靜的喝下溫水的時候,應該會有感覺水的溫度網身體的各方向,這時候可以帶起胃的飢餓感,而冷水就沒有這種感覺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
AI即將成真,但還只是個說詞,裁員才是真的
在資本主義利潤為上的精神之下,企業無不奉行任何能節省成本的方法,尤其是裁員=財源的想法,但是,當生成式AI這個風潮興起之後,西方不斷傳來裁員的新聞,不管是科技或者金融,但東方在ai的運用卻還是雷聲大雨點小,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我就來講講,以一個擔任公司內部推廣DX活動的角色,...
-
不是要建議該買什麼,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,隨時修正。 小時候組模型的時候,會覺得奇怪怎麼跟盒子長的不一樣,後來知道是需要自己上色,可是模型漆很貴,鄉下地方沒有,好不容易存了錢,坐兩個小時的公車到台中買漆回家,很興奮地開始塗之後,就知道自己手殘,不是上得太厚,就是會留下刷痕,所...
-
原本是件簡單的事情,會搞得很複雜,是因為GOOGLE帳號的登入只有在手機有效,但是PC版卻不能驗證GOOGLE帳號的登入,這個到HOYOVERSE通行證去看就知道 https://account.hoyoverse.com/#/login?cb_route=%2Faccount%...
-
在資本主義利潤為上的精神之下,企業無不奉行任何能節省成本的方法,尤其是裁員=財源的想法,但是,當生成式AI這個風潮興起之後,西方不斷傳來裁員的新聞,不管是科技或者金融,但東方在ai的運用卻還是雷聲大雨點小,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我就來講講,以一個擔任公司內部推廣DX活動的角色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