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1月4日 星期日

散戶心理---為什麼我這樣的散戶在股市賺不了錢

股市是一個充滿機會跟風險的地方,錢財來得快去得也快,跟得上一波漲勢,短時間內就可以有幾成甚至幾倍的獲利,若是跟錯方向,那就是幾成甚至幾倍的損失,二十年來,賠了兩百多萬,大多是賠在多頭,賺在空頭,發現自己的個性實在是無法在股市生存,但是又抗拒不了那發大財的誘惑,所以紀錄自己的心態,仔細檢討,看看還有沒有挽回的餘地,只不過這裡討論的是以日為單位的短期進出,並不是以月為單位的長期投資。

話說資訊越來越公開的現代,明明知道法人跟大戶的動向,散戶卻仍然避開不了被坑殺的命運,因為股市裏錢來得快去得也快的特性,一般來說散戶會受不了誘惑很難做長期投資,一方面會因為跟不上漲勢而懊悔,一方面也受不了長期的等待,更重要的是沒有像巴菲特一樣有一筆閒置的錢,放進去就不要管了,雖然散戶在不同的情況下會出現不同的行為,但是心態上都是一樣,最後表現出來散戶的唯一結果就是"買了就跌,賣了就漲",既然結果都是這麼慘,就要從心態開始檢討。

第一階段
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沒有紀律,根本的心態就是怕、貪

當股價跌的時候,怕賣在低點,結果越抱越低,到最後受不了,砍在低點
當股價漲的時候,怕買在高點,結果一直空手,到最後受不了,套在高點

一旦看到跌,就想用融資去買低點,結果越來越低,被斷頭
一旦看到漲,就想用融劵去賣高點,結果越來越高,被斷頭

前面低點我都沒買了,為什麼現在要買
前面高點我都沒賣了,為什麼現在要賣

當散戶進入股市都會貪心的想要大賺一筆,不管是用什麼方法,聽隔壁鄰居講的,從報章雜誌看到的,興高采烈的決定買股票,如果買的股票還真的有上漲,這個新手散戶就會留在市場,每當有人問起,就會遙想當初第一支股票有多厲害,變成一個有新手運的流傳,相反的,如果股價下跌的話,這個新手就會離開股市,想翻身的新手雖然會留下來,卻不太會說出自己當初失敗的情形,因此,不管是哪種情形,股市新手運的故事就會繼續流傳。

一開始有賺錢的新手,一般會有一個嚴重的後果,內心會留著為什麼不多買一點的懊悔,因為預期可以大賺的心態下,一旦股價轉而下跌時會愣住,甚至在產生虧損的時候,更沒辦法承認眼前的事實,更不要說認賠、停損,因為內心的預期早就已經由希望變成了認定,一旦認定之後就很難接受不斷下跌的股價,這就是散戶所欠缺的應變能力,沒有彈性而呆滯。

買高了就套著等回漲
跌時砍不下手等回漲
好不容易認賠殺出了,結果回漲的時候,卻反而買不下手

但,好笑的是,不貪不怕也有問題,
不貪,或者該說是貪小便宜,一看到股價漲,就~~賣了
不該怕的時候怕,該怕的時候反而不怕,比如手中的股票一直跌,還是不怕
永遠想著買在最低,賣在最高,想要大賺,不想小賠

確實,獲利的基本原則就是買低賣高,但是人性常常會讓散戶賣在最低買在最高。

等到這些問題發生過幾次之後,都會讓散戶遲疑不決,這時候人性不喜歡不確定性的心態作祟,不喜歡風險的不安感就會浮現出來,但是股市的變動快,風險高,於是在不違反人性的驅使下,散戶開始想要找明確的方向,到處找消息找可以跟隨的人。

找明牌或聽八卦是人性對於不確定性事物的一種對應方法,問題是這些情報來源不一定是正確的,更麻煩的是股市瞬息萬變,昨天講的明牌今天可能就變成冥牌,但散戶常常就會陷在這一關,如果可以找到對的老師,當然還是可以獲利,只不過,另一個可怕的個性會讓情況變本加厲,那就是己見,在到處找消息的過程中,人們過濾不想聽的留下自己喜歡的,更慘的是,萬一股市發展跟自己想的不一樣,就會再去找對自己有利的消息,繼續說服自己看法是對的,因為人心是不喜歡負責任的,尤其這種跟錢有關的事情,一旦賠了錢就說是別人的錯,一旦賺了錢就盲從,這就關係到人性的討論,既然牽涉到人性,操作手法上,就沒有一定的準則,因為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,這方面的探討,"黑天鵝"這本書寫的滿貼切的,另外會有一篇"黑天鵝"的讀後感想來更深入的探討。

這種幾乎就是死多頭的心態會蒙蔽自己的眼睛,只會尋找對自己有利的消息,不會去看市場的變化,堅持自己設定的股價,簡單來說,就是自以為是,但,同樣一件事卻常常用來做兩面解釋,中美貿易大戰讓台商回流,台股大漲,中美貿易大戰影響台灣出口,台股大跌。那些股市分析節目,一定會對股市每天的漲跌做事後分析,只不過,如果把他們那些分析出來的原因,再來做事後驗證,也就是說當那些干擾原因消失的話,股市會回到正常軌道嗎?不知道有多少人做過這樣的功課,請把那些原因記錄下來,你就會發現同樣一件事情,在不同的日子會當成漲或跌的理由。就是因為如此,腦袋裡已經產生混亂了而不自知,還聽著主持人說他們精準預測到什麼什麼,其實你的腦袋已經接受不管怎麼講都是對的了。

當然有死多頭,就有死空頭,其基本心態都是想要報復股市,想要從股市賺錢卻賺不到錢,由愛生恨之後,就會產生不理性的行為。


第二階段
當發現各種消息都賺不了錢之後,就開始嘗試著學習各種分析決定操作方法之後,但是除了死多頭跟不喜歡不確定的心態之外,內心裡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,就是將各種事情簡單化的期望,市面上講的方法百百種,而股市名師或書籍哩,有時候套這個講,有時候加條件講,操作方法搞到最後變成是因情況而異,一般人的頭腦沒辦法適應這種狀況,就會自己簡化再簡化,結果發現一錯再錯,錯了又改,最後變成無所適從沒有章法。雖然這種轉變很痛苦,卻是必經的過程,更慘的是可能在這個階段會損失慘重或破產,這是為了要改變盲從的錯誤行為,發展屬於自己的操作模式,只不過不管是基本面、技術面,各種方法都嘗試,若是心態還沒改,不管學再多方法,一旦要自己下決定的時候,還是出現了問題。

每天晚上都在看各個節目沙盤推演,大盤個股的走勢,但隔天一開盤,就是跟自己想的不一樣,就是未知啊,都是疑問啊,
為什麼買股,為什麼賣股?因素太多了,不只是人性的心態,還有環境的影響,要把每個因素都能夠定量、定性分析,那我就相信可以預測未來,但,我們明明知道這些事做不到,卻都暗地裡希望有人做得到,其實,很多書都有寫到,可以預測,但是最後都由市場決定,"炒股的智慧"寫的是順勢而行,陳進郎形容的是"一開盤之後,我就知道要怎麼做了"
總體來說,任何對未來的分析都是以假設的條件為前提,比如說營收、景氣,但這些未來的事情可以預期的話,就可以倒推出現在、甚至明天的事,真的嗎?我們常常看到的卻是"不如預期"或"超乎預期",

因為人天生就是不想負責任、不想承認錯誤,當你自己經過分析,緊接而來更大的挑戰是做決定,因為每個工作日股市都會開盤、收盤,要不要進場要不要出場都是自己的決定,而每個決定都會對心理造成壓力,一旦看錯的時候,內心更是糾結、掙扎,為什麼我會錯,可以領著死薪水就好,為什麼會來淌這個渾水,每個明天充滿了不確定性,不知道是漲是跌,做錯的時候,還要再去反省、檢討自己,每件事都是在違反人性,那種內心的煎熬,更證明炒股需要堅強的心性。

所以需要一個可以指引方向的人,可以幫忙找理由、原因的人,任何一種事後分析的方法都是不行的,因為我們需要的是可以當下做判斷的方法,

好不容易不斷的學習基本分析或技術線圖,似乎找到了方向,但是又會被法人或主力的操縱所影響,出貨用的消息或假突破,吸貨用的消息或假跌破,這些都會讓散戶又變得無所適從。

而人腦又有一個先天的弱點,重複做會快樂的事,當一個股市新手不管用什麼方法找到了股票賺到了錢,在他的大腦裡就會產生胺多酚,沉醉在一時的快樂之中,於是他就會重複地用同樣的方法,這個新手就會留在股市告訴別人他的第一次是多幸運,就像是賭博地一次贏了,足球第一次進球門,棒球第一次打出安打,不管是賭博還是運動或者喝酒都會帶來同樣的現象,但是如果要把以上行為當成職業的話,其實就跟一開始完全是兩碼子事了,人腦這樣的行為是要鼓勵遠古人類在大自然中打到獵物,獲取食物的能力,但現在食物的獲取已經簡單化,那就是工作,而工作又很難帶來快樂,人腦這個本來要鼓勵生存能力的進化,卻演變成從要依靠其他事物,甚至有可能會上癮。


對於股市的體悟
如果想在股市中生存,有一件先要了解的事,股市不是一個可以用死硬的規則、公式去預測的地方,我曾經以某個節目當測試,每天早上都看前一天晚上的影片來驗證,兩個星期之後,確定只能當參考而已,因為股市的背後是一群人,不管是散戶、法人、主力,甚至被設計出來的下單程式,只要是人就無法捉摸,只有在不斷的碰壁、失敗,才能找出自己的規則,注意!是自己的規則,因為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,急驚風跟慢郎中不可能一體適用。如果說那些規則、公式可以套用,那就表示可以重複百分之百的結果,遺憾的是,只能可以說相似,但不可能完全一樣,股市是人性,不科學啊!

當股市大好之際,每個人都在談論,幾乎所有資金都投入股市,那後續還有資金投入嗎?
當股市大壞之際,每個人都噤若寒蟬,資金都抽離股市,該賣的都賣了,但若開始投入?

這是一個違反人性的地方,一個要忘記自我的地方

一個重點就是要忘記買價,"80元買的,雖然跌到78不想賣,因為沒賺到"

股價只跟兩個因素有關係,需求跟供給。
景氣怎麼差,也有漲的時候,
營收怎麼差,股價還是不會跌

只要有需求,而供給跟不上的時候,就會造成股價上漲。

但是,需求怎麼來,這個不確定因素又再次考驗人性,人們不斷地在找各種題材去作出解釋,邏輯的分析。

也許是景氣、營收好,還是主力想要炒股先存貨,或者分析師看好前景大力喊進,甚至有內線消息有人想事先布局,各種不同的因素造成需求出現,但是,去找出需求的原因有意義嗎?


轉變階段
知道什麼時候該不怕,去了解主力的心態,跟著操作,能夠感覺到是否有發生問題,知道在什麼時候該逃,硬要接受不確定性的股市是一個很大的挑戰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,承認市場是對的,能夠判斷出什麼是正常、什麼是不正常,

唯有徹底的敬畏股市,堅守紀律,才有辦法持續的從股市賺錢,這樣的心態其實只是重複地在講一件事,要懂得見風轉舵、隨機應變,股市的趨勢一旦轉變的時候,是不是來得及跑。

因此,有底下個性的人不適合股市
固執己見,急性子、喜歡聽消息
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急著動作,
方向有錯的話,堅持己見又不會修正

賺大賠小
克服獲利賣出的衝動
克服停損割肉的心痛

         在持續精進各項知識、技術能力之後,絞盡腦汁的挑選出參考用指標,然後再用參考指標從眾多股票中精心挑選出心目中的目標,心裡想著這次一定萬無一失,滿懷信心的進場之後,又會再次發現還是失敗了,還是沒有按照預期的上漲或下跌,這時內心完全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,整個人無法相信眼前的結果,於是又回到過去尋找大師的模式。

         其實,在上述所講的心態問題之外,人生中還有一個決定性的因素,那就是命運,每個人都能學到同樣的方法,即使是獨門祕笈,仍有少數人會知道,不管是使用哪種方式,當最後出來的結果不是唯一,而需要選擇時,就變成了命運的分歧,有些人就是會選到對的,有的人就是會選到不對的,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缺一不可,拼命的人跟有錢人就差在於缺一,即使自己已經完全準備好了,但是整個大環境就是會無情地給予打擊。

         是的,即使所有的指標都告訴你有兩之股票是多頭,當你選擇其中一之,那一隻就是跌,如果選了兩隻,最後的結果還是讓你跌多於漲,這就是命運的不同,有人說個性決定命運,那是因為你的心態決定了個性,而你的個性表現在選擇上。
        以到目前為止的經驗來看,當所有的條件都一樣,不管是看空還是看跌,在手上的股票就是不會動,但是一旦賣了,就會開始漲,如果沒有第一時間停損就繼續跌,但當下次第一時間停損時,就會止跌回升。

        這樣的後果就是怎麼辛苦都賺不了錢,如果按照紀律想撿便宜低點進場所以摸底結果幾乎就是更跌,但是沒選到的那一隻隔天就漲上去了,好不容易買到飄股想讓利潤跑,結果開始跌,等碰到均線要賣,又沒什麼利潤了。

而科技來自於人性的人性簡單來說就是懶,所以任何事情都希望越簡單越好,另外,團體性的人類在做事情的時候也會想要周邊的人的認同感,但是,股市就是跟這些人性背道而馳,因此在股市想要成功的話,就是要不斷地破壞自己的個性,重建到可以配合這個股市,所以有人說過破產過的人才能成功,那是因為破產可以擊潰一個人,而那個人又可以重新站起來的話,也許有可能會發展出符合股市的股性。

命運或者財庫聽起來有點玄,換個說法,用充電來解釋可能會比較貼近現代人的思考方式,雖然這個充電指的是人各種消耗的物質與精神,為了簡單說明就把電想成是可以使用的錢,你身上能使用的錢的上限是固定的(也就是每個月所賺的薪水),這就是你的電,當你把錢都花光之後,就要等到領薪水的時候把它充滿,領薪水就像是充電,所以你能充多少電就是固定的,如果想要增加錢的上限,就要找更高的薪水,那是因為人生下來之後,這個錢的上限就是固定的,照古代人的說明,為了要增加這個上限,就必須要做善事,那是因為你必須要取得額外的電來增加你的上限,但是生下來就已經註定這個上限,這個額外的電就只能從環境取得,但是這個環境(宇宙)怎麼可能莫名其妙就給你這些好處,所以你就先要表現出善意,讓環境知道你是個正能量成長的人,這樣環境就會贊同你的行為,而增加你的上限,讓你做更多的善事,當然也有人會透過宗教力量來增加這個上限,只不過,如果你的行為無法讓環境認同,這些都只是暫時而已。

因此,當你在股市打滾到達能量上限的時候,就會出現各種干擾來阻止你不會超過你該得的上限。我相信任何人應該都會有類似的經驗,明明知道某件事不可為,但是腦袋裡就是有股衝動一定要這樣做,當然,做下去就後悔了,如果以婚姻當例子,應該有很多人都會理解那種莫名的衝動,其實就是你個性帶來的上限,不管你有多好的美夢,早就已經設定好的結婚條件,殘酷的現實就是你沒辦法找到適合的人,你在婚姻上的電能就是沒辦法讓你過那麼好,股市(財富)也是一樣,不管你做了多好的計劃,設定了停損停利點,你就是沒辦法得到那麼多,總是讓你有股衝動不斷犯下錯誤,驗證的方法很簡單,只要你把要做的事情寫下來,但是你就是臨門那一腳踢不下去,事後諸葛來看你做不到你自己設定的紀律,那就表示這條路不是你該走的,另外找尋其他方法才是。

如果繼續堅持下去,前進的方向也是對的話,就是找出適合自己個性的操作,而且命運也站在你這邊,你就會發現,每次衝動地想要下單的時候,腦海裡就會出現一種聲音在問,這樣真的可以嗎?然後轉變成這樣不好吧,接著這個衝動就會慢慢消失,另外一個聲音的力量會越來越強,這就是股性形成了,甚至可以說是直覺,只不過這個過程是非常難熬的。

其實,不進入股市的話,就不用去考慮這些傷透腦筋的事情,但是如果股票的價錢是由公司的價值所決定的話,那麼股價就會很確定,不會每天都有漲跌,好的公司就一定有很高的股價,那麼主力就不能便宜買進,壞的公司股價就會很低,甚至下市,這樣主力就無法高價賣出,如此一來,主力就沒辦法賺到價差,股市就不是一個投機的地方,因此主力、法人除了要做出價差的獲利空間之外,還要找出便宜買進的貨源,和高價賣出的接刀子的人,殘酷的現實就是這些人都是散戶。因為散戶的心理就是會變成這樣的人,因此想在股市生存,就必須不能讓自己變成這樣的人。

雖然知道要修正,但是真正遇到該修正的時候,卻又會呆住不知道怎麼反應。像下圖一樣開高,追高買進卻不斷下跌,九點半之後止跌,敢不敢再追?

















從金融風暴以來股市屢創高點,私自以為應該要反轉空頭了,但一直卻還沒有出現這個的跡象,只要稍稍下跌就會被再拉起來,資金似乎無窮無盡,這是不是跟2020台灣跟美國都要總統大選有關,不管有幾位經濟學家出來警告過熱、衰退,人為的干預是不是就可以逆轉這個趨勢,一直漲到月球去呢?
雖說人為抵擋不了趨勢,但至少一時卻是有可能的,如果心中已經決定了方向,依照過去的經驗認為要跌,現今卻是不適用的。

另外,即使資訊是被公開的,你可以知道三大法人的動向,你可以知道大戶主力的持股,但還是深深的被散戶心理所套住,而現今最好的操弄散戶工具就是媒體。

當媒體不斷的在刊登經濟衰退、前景堪慮的大師言論時,一般的散戶也是跟著恐慌,這時候不敢出手,甚至賣掉手中持股,明明你可以看到主力大戶都在買入,但是那種恐慌的心情卻讓散戶裹足不前,反而讓主力大戶收集足夠的籌碼,股價也越墊越高,用一句股市名言,行情在半信半疑中成長。

相反的,當媒體不斷報導各項成長的數據,製造出景氣大好的現象,激起散戶跟風的衝動,不顧炒高的股價,明明你可以看到主力大戶都在賣出,但是那種衝動的心情卻讓散戶前仆後繼,反而讓主力大戶出脫手中持股,用一句股市名言,行情在歡欣鼓舞下落幕。

如果認真的要在股市裡打滾,初期會覺得無所適從,不管用哪個指標都找不到方向,本來想說要投資公司價值,卻發現公司股價卻是個死豬價,後來學用周線操作,以為已經找到方法了,結果出現不同的狀況被打臉,再加入新的指標,比如RSI或MACD,然後狀況越來越多,指標也不斷增加,變成不知道哪個才是主軸。

壓倒散戶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責任感,每天面對各種消息跟線型,不管股價上或下或不動,一定要做出判斷,因為數字的跳動,就表示損益,股票的買進賣出都是結果自負,好不容易擺脫盲從,研究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方法,每次的進進出出都是自己下的決定,但是若一直沒有獲利,那種無力感就會讓人想逃避,自己的決定就是責任,沒辦法歸罪他人,而判斷錯誤的焦躁卻會想拋出這個責任,在責無旁貸的情況下,否定了自己的努力而退出。

徹底了解心態上的弱點跟錯誤之後,我們還是要回到最初的目標,在股市裡賺錢,前面說過,這裡討論的是短期進出,而不是長期投資,因為長期投資真的很簡單,就是跟德川家康一樣,等待而已。但是短期進出的心理建設就不是只有等待而已,[炒股的智慧]這本書在檢討心態之外,還提供作者自己實務的經驗跟注意事項,是滿推薦的一本書,他跟一般坊間的書籍不同之處在於不在空談,所謂的空談就是拿過去的事講未來,前面說過股市瞬息萬變,只能說類似,沒辦法說一模一樣,如果可以按圖索驥,那大家早就發大財了,怎麼還有這麼多財經節目、這麼多分析師。

即使心態能改,操作的 方式仍然是個問題,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AI即將成真,但還只是個說詞,裁員才是真的

 在資本主義利潤為上的精神之下,企業無不奉行任何能節省成本的方法,尤其是裁員=財源的想法,但是,當生成式AI這個風潮興起之後,西方不斷傳來裁員的新聞,不管是科技或者金融,但東方在ai的運用卻還是雷聲大雨點小,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我就來講講,以一個擔任公司內部推廣DX活動的角色,...